簸箕柳-三蕊柳杂交F1代基因组特征与配子发育关联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11 20:54:47

1.1 柳树

1.1.1 簸箕柳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杨柳科柳属小灌木,高2-4m,枝条较为细并且具有较强的弹性,在幼年时期枝条呈现紫红色,后变为绿色,当年生枝条开始有疏绒毛,成长过后仅在芽附近有绒毛;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具细锯齿,侧脉通常呈钝角,两面无毛,幼年有短绒毛;叶柄长约5毫米左右,托叶呈线形,长1-1.5厘米,雄花序长1.5~2.5厘米[1],苞片圆形带黑色,雄蕊2;雌花序长约2厘米,子房无柄,密集被毛,花柱明显,柱头2裂。蒴果无柄具细毛,花期3~5月。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淮河中下游冲积平原,该树种繁殖容易,耐瘠薄,耐水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是要保证在水分充足的土壤里进行培养。其枝条洁白细腻,光滑且形态良好,粗细长短十分适中并且均匀,一般喜欢生长在近水源的地方,例如沙滩草地,淀地,溪谷旁边,树皮含有一定的水杨酸,可以作为药用,皮纤维可以拿来制造人工棉。由于簸箕柳是灌木,所以进行无性繁殖十分方便,田间试验的开展也相对容易,并且它还具备生长周期短,单位面积生长量大的特点,样本的采集以及数据的统计会简单很多[2]

在实际的应用之中簸箕柳可作固砂树种,将其枝条剥去外皮,也就成为一些编制产业良好的材料,一般用于编制条箱、方筐、圆筐、条斗、簸箕等用具。这些成品在商业上统称条货。可簸箕柳还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但是功能性基因的研究还有待开发。

在进行簸箕柳的种植时应该注意要勤浇水,保证苗地湿润,给予苗木一个湿润的生长环境,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松土,在苗木长到1米左右时会出现分叉,要及时的进行修剪,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

1.1.2 三蕊柳

三蕊柳(S.Linn.)属杨柳科,柳属,乔木或灌木,高6-10米。树皮黑色,小枝褐色,芽卵形,无毛,有急尖,紧贴枝上,叶披针形,大约长7-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锐,叶下部圆形,叶面上方深绿色,有光泽,叶面下白色,并且带有腺点,短柔毛,成叶之后无毛,雄花序一般长3.5-5厘米,花基部有柔毛;雌花序长3.5-6厘米子房卵状圆锥形,长4-5毫米[1],花柱短;苞片长圆形,两面有疏短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大多数情况下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林区,喜欢生长在临近水源的地方。与簸箕柳一样,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并且在单位面积的生长量也很大,扦插苗当年开花,枝条柔软,木质部洁白,适用于编制一些手工艺品,在其还未长成成木时期时就可以采集用于编制。基因组杂合度高,遗传变异大,性染色体分化处于初期,是研究能源植物和植物常染色体向性染色体分化的理想材料[3]。已成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树种,但三蕊柳基因资源挖掘还处于空白。

三蕊柳的在培育时在干旱的土壤中的成活率不高,对于原生的植株,生活环境的是扦插苗成活率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而扦插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插条的生理状态对成活率的影响最小[4]

1.1.3 柳树的利用及其开发

瑞典已经开始推广灌木柳的种植了,灌木柳的种植可以用于处理城市废水,帮助稳定江道,治理水土流失[5],甚至可以作为能源林来使用[6],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7]灌木柳和煤一起燃烧,可以显著的提高燃烧的效率,降低50%以上的废气排放[8]。而现在对灌木柳的无性系繁殖研究已经相对的完善和成熟,其中盐碱胁迫的研究总是收到关注[9],张继明等以旱柳和钻天柳为亲本,经过多组杂交试验,也得到了一种速生,耐严寒,耐干旱的优良无性系[10]。潘建明等利用表型优良的柳树与垂柳进行杂交,得到了8个耐水湿,耐盐碱的优良无性系单株[11]。王子成从旱柳实生苗种选育出速生,顶端优势明显,并且表型美观耐水湿盐碱的优良“9901柳”可以用作绿化品种[12]。王保松等利用15个杂种,39个杂交组合的151个无性系进行研究,选育出速生又有较高木材密度的优良无性系[13]。潘明建等根据17个杂种55个无性系观测研究的结果发现,柳木纤维的长短对纸浆的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通过杂交组合及无性系选择可以对柳木纤维长度进行遗传改良[14]

柳树是很多欧洲国家的能源植物,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都在围绕着柳树生物量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进行相关的研究,而我国的柳树研究开展于1962年左右,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了国内外柳树亲本材料70余种,包含了世界上大多数的主要柳树树种[15]。柳树还是一种抗弯曲和抗冲击能力很强的树种,可以作为矿用材,其中由旱柳和白柳人工杂交得到的苏柳就是一种较为优秀的矿用材[16]。不论是什么品种,该品种的种质资源越丰富就能更简单的通过选择获得优良的品种和类型,也可以对该物种的多样性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1.1.4 三蕊柳和簸箕柳培育方法

本试验的三蕊柳培养方法参照了一种能够进行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表明,在培养15d时,不同浓度的NAA和2,4-D培养基上会不同程度地生长出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的IBA培养基上培养材料会褐化或者没有变化,在含有IAA的培养基上,少数可见培养芽开始生长,培养到50d时,经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MS BA0.1mg/L GA1.0mg/L IAA0.2mg/L这一培养基是三蕊柳休眠芽的的理想培养基[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