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砂质组分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评估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07 22:21:48

全文总字数:5122字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发展

摘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以及我国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和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根据国际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现状和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正文:近红外(Near Infrared, NIR)光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与中红外区之间的电磁放,其波长范围约为0.8~2.5 pm,波数范围约12500-4000cm-1.近红外光谱分析是指利用近红外谱区包含的物质信息,主要用于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1]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分析技术之一,它具有快速、高效、无损和适合在线分析等诸多优点,在农业、制药和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NIR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了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分析模型的一体化。目前NIR已成为一种优秀且具有良好性价比的实用分析工具。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从农业分析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应用近红外光谱区分析测定农产品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近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采用了化学计量学中多元校正方法,以及现代光学、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为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3]我国NIR分析工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应用研究工作,最初也是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分析,目前已逐步扩展到食品、药物和临床医学、石油化工等。[4]

  1. 农业

近些年来随着新型近红外仪器的出现和软件的升级NIR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出现了新局面分析对象涉及到谷物.经济作物(烟草、茶叶和油料)、果蔬、饲料、肥料和土壤等。

在谷物分析方面 分析对象涉及小麦、大麦、玉米、稻子等,测量的形态有种子籽粒、单籽粒、精米粒、糙米粒和粉状等,测量指标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淀粉、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胱氨酸等化学组成以及硬度、颖粒度、沉淀值和生活力等物理参数应用领域为商品粮收购、面粉厂加工、育种和科研等。[5]

在油料作物方面,分析对象涉及黄豆(大豆)籽粒、花生种子、油菜籽、棉籽粉等,分析指标有水分、蛋白质、脂肪、油分(含油量)、芥酸和硫甙等含量.大多都应用于育种中对品种的快速筛选。[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