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337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通过电视可以将世界尽收眼底。计算机通过网络使全世界的人们得到便捷的沟通。但体积庞大的阴极射线管(CTR)制约了它在彩电和计算机中的使用。人们希望有像画一样挂在墙上的彩电和像笔记本一样的便携式电脑平板显示。平板显示在人们的需求中应运而生。多年来,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作为平板显示而互相竞争。目前,液晶显示应用最为突出,但它的被动式显示,视角小,响应慢,工艺复杂等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希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能突破这些障碍,制造出面积更大、更薄、更清晰又便宜的显示器。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有机电致发光(OEL)是公认为能够同时拥有低功耗,优良的发光性能及广视角(可达160度)的现代显示技术,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它的出现给显示器带来了一场革命。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易平板化、主动发光、色彩丰富等优点,有机电致发光被誉为迈向21世纪的显示技术,是当今国际平板显示的热门课题。[1]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发光机理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
所谓有机电致发光,就是使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一种先进技术,其制成的器件称作 OLED[2]。如前所述,根据光辐射跃迁机制的不同,可以将 OLED 分为荧光 OLED 和磷光 OLED 两大类,尽管所使用的发光活性物质不同,但作为有机 EL 来说,其工作机理、器件结构和制备方式都是相似的。
典型的 OLED 器件结构如图1.2所示。当透明的 ITO 阳极和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阴极间施加电场时,电子会从功函数较低的阴极、空穴会从功函数较高的阳极分别注入相邻的有机材料中,故 OLED 是一种典型的双注入型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中不存在 pn 结,也不存在自由载流子,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外加电场的驱动下迁移,最终在通常意义下的发光层相遇并复合形成激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异质结 OLED 的激子是产生于空穴/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的界面,但实际上是产生于临近界面的某一侧,即两个有机层之间并没有发生电子转移或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激子产生于具有相对低载流子迁移率的体材料上。激子在有机层中扩散并衰减发光。对于掺杂型器件来说,激子主要是在主体材料中形成,再通过能量传递,使掺杂物激发而发光。[2]
1.2 OLED器件结构示意图
1.2.2 有机电致发光原理
有机电致发光是载流子从电极注入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通过外电场的作用,电子从负电极注入到有机发光层的同时空穴从正电极注入,之后载流子在有机发光层内迁移、复合后形成激子在发光层辐射发光。这一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载流子的注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