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纤维的纳滤膜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6 21:18:08

全文总字数:8775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课题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水净化和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1-4]。

膜分离科学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它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分离过程中无相变)、占地面积小、过程简单(易于放大与自控)、操作简单方便、不污染环境、便于与其他技术集成等突出优点。

膜分离过程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其中纳滤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兼有反渗透和超滤的工作原理。

纳滤膜的孔径一般在1-2 nm,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00到1000 Da,跨膜压差一般为0.5至2.0 MPa,在达到同样的渗透通量时比反渗透膜所需压差低0.3-0.5 MPa左右。

它在分离过程中同时具有孔径筛分和道南效应两种分离原理[5-6],是允许溶剂分子、某些低分子量溶质和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

纳滤膜操作压力较低,对二价及多价离子具有较高的截留率,而对一价离子截留率低,这是由于纳滤膜表面一般都带有电荷[7]。

因此它特别适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为200到1000 Da的有机物及二价、多价的离子等。

近些年来,有机物之间的分离需求主要存在于食品药物、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催化剂制备或者印染等行业,在他们的有机合成工艺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去除的中间体或者副产物,而纳滤膜的上述优势恰好能满足目前工业上对于有机溶剂体系下的分离需求,因此纳滤膜方向的研究重心逐渐向有机溶剂纳滤(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 OSN)方面转移[8-12]。

理想的有机溶剂纳滤膜结构应是在高度多孔的基膜加上薄而选择性高的选择层组成,构成薄层复合的膜(thin-film composite, TFC)结构[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