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物对屎肠球菌的毒性及机制文献综述

 2021-10-19 10: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迅猛发展,为传统水处理方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大约是在0.1-100nm范围内,物质的性能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其高比表面积所表现出的高溶解性,高活性和强吸附性使得水处理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些年来关于纳米毒性的研究工作,已有大量的研究者有相关发现和报道,研究者们从体内和体外的试验结果中发现了纳米材料引发毒性的机制,进而得到了一些相同的的结论。

结果的数据表明,纳米材料能够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1],最后对机体产生毒性的作用。

纳米材料产生毒性的过程的机制主要是纳米材料使细胞产生生活性氧,然后大量的活性氧又会使细胞的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最终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氧化物应用广泛[2],其大量使用增加了纳米材料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进入到自然水体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可能性[3,4],进而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5]。

目前,常见的纳米氧化物包括TiO2、CuO、ZnO、CuO、Al2O3等[6]。

然而,随着人工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纳米氧化物在水体中的释放必然将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纳米氧化物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其在水环境中趋向于团聚,且团聚程度取决于粒径、浓度、种类以及环境温度,以团聚形式存在的纳米氧化物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在水体中的停留时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