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海水中缓蚀剂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0 07: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绪论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71%[1],海水是一种含有Na 、K 、Cl-等多种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含有高含量盐分[2],在缓解沿海城市缺水直接利用,以及沿海电力、化工、石油等工业领域运用海水冷却方面占有重要地位[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海水淡化直接利用规模扩大[4]。

海水循环冷却工程增量投资回收期5~8年,年总成本比其他冷却方式降低三成,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了热污染和药剂污染,环境效益突出[5]。

如何有效减缓金属材料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是现阶段仍需解决的问题。

使用缓蚀剂是其中一种经济效益高且适应性较强的防护措施[6]。

其中碳钢作为海水开发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研究碳钢缓蚀剂具有较高经济价值[3],最早关于海水中碳钢缓蚀剂的是英国的Clay于1946 年在《Pertroleum Eng.》杂志上发表的,用甲醛抑制海水介质中碳钢的腐蚀[6]。

二、海水腐蚀机理和腐蚀剂作用机理2.1海水腐蚀机理碳钢在海水腐蚀中的电化学特征:氯离子阻碍破坏钝化,异种金属接触易发生影响较广的显著电偶腐蚀,易发生孔蚀和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高流速中易产生冲刷腐蚀和空泡腐蚀,水中溶解氧加快金属腐蚀速率,在金属表面形成腐蚀微电池[7]。

阳极区:Fe=Fe2 2e,阴极区:1/2O2 H2O 2e=2OH水中:Fe2 2OH=Fe(OH)2,Fe(OH)2 O2 =Fe(OH)32.2缓蚀剂作用机理缓蚀剂的缓释作用机理较为通用的为电化学作用机理和吸附作用机理。

电化学作用机理为在腐蚀介质中形成的腐蚀微电池过程中受阻, 致使腐蚀电流减小, 从而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率。

吸附作用机理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沉淀膜或钝化膜,将腐蚀介质与金属分隔, 与腐蚀有关的电荷或物质转移受到阻碍, 从而大大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率[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