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学生社交软件和抑郁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8 11:09

大学生社交软件使用和抑郁的现状

摘要: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而选择通过网络交流。通过社交软件的使用,即使是远离聊天也能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拉近了人与人沟通的距离。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可能降低大学生的不良感受,但也有可能增加大学生的不良情绪。适度、合理使用社交软件已成为大学生良好生活的一部分。本文拟对于大学生社交软件使用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软件;抑郁

  1. 社交软件发展的历史沿革

社交软件(Social software)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社会上的交际往来而使用的软件。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数学家“阿兰·图灵”和他的导师创建立了“图灵机”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计算机软件和核心——“计算复杂性”以及“算法表示”问题。自1946年产生了第一台计算机之后,计算机产业出现爆炸式发展,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轻,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互联网结构。1995年,第一个社交软件应运而生,即以网上即时交流为主要目的的MSN。MSN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不同人群的交流,1年之内,用户量即突破100万。随后,各种社交软件被开发,供大量人群所使用,主要目的为即时交流,包括发文件、文字、图片等,还有共享各种信息和资源。1994年,我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同年5月,建立我国第一个BBS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 95.1%,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0%[1]。从功能分类上看,社交APP大致分布在以下范围:(1)社交方式:分为移动IM、微博、SNS、邮件、通信录、BBS、LBS。(2)关系方式:分为熟人社交、陌生社交、兴趣图谱等。(3)信息传递方式:有文字、语音、视频等[2]

  1. 大学生抑郁现状分析

抑郁(Depression)是比较常见情感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心理学家将抑郁定义为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3,4]。抑郁的临床症状包括心境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行动意愿下降,并伴随着睡眠障碍和食欲下降等相关症状[5]。作为一种常见的负面心理现象,抑郁常常会被忽视。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晚期向成人早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人生的诸多变化和挑战,是抑郁的高发人群[6]。有研究[7]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的发生率为15.32%,处于很高的水平。也有调查[8]发现,浙江省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尤其是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而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会对抑郁产生影响,从而对人身心造成一定伤害,进而导致情绪低下、态度消极等现象,所以,抑郁有时也被称为“情绪感冒”。

三、社交软件使用对抑郁影响的研究现状

由于社交软件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流行起来的,国外早于国内,所以国外对于社交软件研究起步也较早,研究较多。而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社交软件的使用及特点,而很少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及与心理相联系。目前,国外有研究[9]表明,在年轻人中,社交软件的使用显著与抑郁增加有关。而国内对社交软件使用和抑郁之间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心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社交软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更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社交软件产生的影响会怎样?使用社交软件过多,可能会影响到学习成绩的下降、大学的人际关系,缺乏和长辈的沟通,在遇到问题的时间无法寻求有效社会支持和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继续通过网络宣泄情绪,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负性情绪的发生,影响心理健康[10]。而使用社交软件太少,无法做到及时与他人沟通,也有可能造成抑郁情绪。除此之外,有研究[11]表明,由于社交软件的使用,大学生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原先教学模式主要以政治课的形式为主,同时辅助主题班会,以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然而随着微信及微博等社交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完全以原先的教育模式以不再适用。另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影响,但是同时,通过社交软件的使用,打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空局限性,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大量的网络信息。由于网络信息相较于传统课堂教育内容来说,其更新频率更快,学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共同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社交软件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12]表明,社交软件扩大了大学生的朋友圈,从而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走向“分享式”。通过社交软件的虚拟性,对于社会地位较低的大学生实现了“平等性”,能更无顾虑的在网上进行交流。但是正是由于社交软件的虚拟性,自主权和选择权变得更加明显,使得网络上虚假信息传播,加剧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虽然网上交际增加,但有效性不高,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还是在网络之上,与他人的距离依旧存在,暴露出社交软件使用背后的孤独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