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浙江省某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8 11:36:39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摘要: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由禽流感、人流感、猪流感基因重组形成的一种新毒株流感病毒。人群较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且可以通过人群传染,在2009年造成全球大流行。本文从甲型 H1N1 流感的病毒起源、病原学特征、感染机制、流行概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住院及危重症死亡特征等方面对该次流感暴发以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为全面认识这次流感提供参考。

关键词:H1N1; 流行病学; 研究现状; 病毒

一、文献综述

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A/H1N1 influenza)是由新型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爆发初期曾被称为“猪流感”(swine flu)。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爆发大规模人群流感,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证实病原是一种新型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直接或间接直接接触等途径在人际间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起源

2009年4月15日,美国CDC从加利福尼亚流感样病例分离到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确认墨西哥3月中旬以来暴发的流感也有该病毒引起[1]。随后,疫情迅速从美洲传入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我国学者闫丽萍等[2]对我国2009年3月—2010年5月间所有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在此期间我国境内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绝大部分起源于墨西哥、美国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2.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有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