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5 10:29:48

我国青少年婚前性行为态度的现状及

影响因素

摘要:全世界1/4以上的人口是10~24岁的青少年。在中国,15~24岁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8.05%,约有2.26亿人。青少年生殖健康是全球生殖健康研究领域中的重点之一,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并加强研究和干预。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体,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提高和实现我国全民素质的重要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以及结婚年龄的推迟,其性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升高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性态度;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全世界1/4以上的人口是10~24岁的青少年。在中国,15~24岁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8.05%,约有2.26亿人。青少年生殖健康是全球生殖健康研究领域中的重点之一,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并加强研究和干预[1]。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应把普通高校学生的生殖健康与性教育课纳入常规教学计划。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学生性观念的不断开放,婚前性行为较以往增多,对高校学生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避孕服务势在必行。许多西方国家,如荷兰已将生殖健康与避孕服务教育列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在生殖健康方面长期以来都没有相应的部门管理,更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与避孕服务尚且处在探索阶段[2]

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体,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提高和实现我国全民素质的重要战略[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以及结婚年龄的推迟,其性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升高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潘绥铭教授指出中国大学生总体性交发生率从1991年的10.7%到1995年的9.4%,再到1997年全国的10.1%基本持平,而到了2001年增加为16.9%,2006年再次增加为32.0%[4]。开放的性观念、婚前性行为与避孕知识的缺乏导致性传播性疾病以及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心理问题等,成为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5]

2、现状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