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萧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关联性分析及发病预测文献综述

 2022-08-15 09:57:15

手足口病与气象关系分析及趋势预测综述

摘要: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形成了高发态势。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高峰季节普遍都在夏秋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许多学者根据手足口病的特点结合气象因素,研究气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现手足口病各地的发病率与气温、气湿、气压等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摸索因气象因素造成病例增加原因,并结合气象因素创建模型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短期预测,为完善我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相关分析;预测

一、文献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HFMD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 型(EV71)病毒感染最为常见。HFMD临床表现一般是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粘膜等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疱疹、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1]。而少数患儿,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病情较重、进展快,可以引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2]

其病毒由于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易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出现暴发疫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气象因素是影响手足口病发病动态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了解不同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就能据此评估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并利用现有条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进行预测,对于早期发现疾病暴发流行的苗头具有重要意义,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3]

1.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1.1国内外发病情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该病在英国流行时被命名为手足口病。我国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福建等 10 多个省市都有报道[4]。2008年5月2日,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