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催化氧化抗生素废水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7 23:14:47

全文总字数:5400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选题背景 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广,除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淋病等外,还可用以治疗由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普罗菲登菌、摩根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杆菌、葡萄球菌属(包括耐甲氧西林株)等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败血症等。

由于环丙沙星不能被人和动物完全吸收,最终直接或以代谢产物形式随排泄物进入环境[1]。

环境中残余的环丙沙星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环丙沙星 (CIP)具有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合成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养殖业中的抗菌剂[2],但CIP具有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肌腱损伤和周围神经病变[3],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等不良反应,在水生环境中暴露于抗菌剂残留的细菌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具有CIP抗药性的微生物。

CIP的广泛使用会严重危害健康和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CIP的降解途径一般分为直接、间接和自敏化光降解[4],但自然水体中存在的阳离子(Ca2 ,Fe3 )、NO3-、以及溶解性有机物严重阻碍了CIP的光降解[5]。

研究发现,在污水处理厂、医院废水、制药废水、养殖废水和地表水中均检出了CIP[6]。

因此,去除水环境中的CIP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