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清洁生产体系初探文献综述

 2021-10-24 15:27:3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清洁生产1.1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

1.2清洁生产的提出背景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书中介绍了一种人工创造的名为DDT的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第一次为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的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清洁生产的思想: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1979年,欧共体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9年联合或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并在全球范围内施行;1998年,在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1990年代后期,埃尔金顿[2]指出整合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经济、环境和社会,将环境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内,为实施清洁生产提供思想层面的指导,加速清洁生产的推广与广泛实施;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工企业施行清洁生产已成常态化并向着更全面、更深层的制造过程来实现清洁生产技术。

对于中国,我国工业化进程较西方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凭借着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我国工业制造业在近些年来逐渐与西方持平但也同时出现了同样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就是施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回顾我国清洁生产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3]:①前期准备(1973-1988),我国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②引进消化(1989-1992),顺应联合或环境署与1989年提出的推行清洁生产的行动计划后,国务院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③立法审核试点(1993-2002),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④审核制度建立与执行(2003-2005),国家发改委与环境保护部制定并审议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⑤审核制度发展完善(2006-现在),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及其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与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并在2016年更新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办法》,标志着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制度的确立。

相信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人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自主施行清洁生产会成为常态化。

1.3清洁生产评价技术研究现状清洁生产实施成果的评价技术有很多,主要有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生态设计以及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等,其中在我国清洁生产审核的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最为成熟[4]。

1.3.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一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5]。

为更好促进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组织编制了30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进行了补充。

例如北京市地方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医药制造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