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1 05: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增长,自然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环境污染也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通过分析这种关系,可以指导我们及时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调整,努力达到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目的。

Grossman 和 Krueger(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首次提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存在着倒U型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又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污染情况并不是随着经济增长一味的加剧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目前这种假说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Nicholas Apergis和 Ilhan Ozturk(2014)在多变量框架下,采用面板数据的GMM方法来检验14个亚洲国家在1990-2011年的EKC假设,其中多元框架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土地、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以及衡量机构质量的四个指标。

[1]研究发现人均收入与CO2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的关系,同时发现更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更有利的环保政策以及更优越的能源结构对于环境的质量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Aslan Alper1Gozbasi Onur(2016)采用了完全修正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2],以CO2为指标污染物(考虑不同来源的碳排放)检验了EKC假说在中国1977-2013年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金融业的发展导致了我国环境绩效的改善,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对人均CO2的排放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与CO2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同时EKC假设对气体燃料消耗、液体燃料消耗、固体燃料消耗和运输中的CO2排放是有效的,而对来自住宅建筑、商业和公共服务、电力和热力生产以及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效。

Thiri Shwesin Aung(2017)等研究了缅甸在1970-2014年的环境与经济数据,以GDP为经济指标,以温室气体排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仔细考虑了如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和城市化等其他因素,检验了EKC假设在当地的有效性,并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对温室气体(CO2、CH4、N20)与GDP、贸易强度、金融开放度和城市化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