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16 22:40:12

全文总字数:4071字

文献综述

1、前言近年来,我国在废水处理新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废水深度处理与中水回用方面。

我国煤矿每年会产生大量污水,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避免水资源浪费,从而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煤矿生产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污水处理水平,减少水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及回用的研究背景和现状2.1 课题研究背景煤矿井下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我国当前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煤矿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其用水量和排污量都十分巨大。

不同地区的煤矿,其生产废水组分不尽相同,根据废水种类制定科学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尤为重要,在初步处理的基础上加以深度处理来满足回用水的标准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经查阅文献,了解各类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后,将根据课题煤矿井下污水现状选定一种废水进行深入探究。

2.2 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及回用研究现状崔玉川,曹昉在书[1]中指出,我国淡水和煤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形成了北方的富煤贫水格局,北方国有重点煤矿缺水尤为严重,人均生活用水量每天不足0.06m3[2],严重制约了矿山生产以及员工正常生活,所以发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刻不容缓。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流经采煤工作面时会携带大量的煤粉、岩粉等悬浮杂质,使井水浑浊,多呈现黑色[3];有的煤矿煤层与碳酸硫酸盐矿物、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共生在一起,使矿井水呈高矿化度 [4-5];由于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及冷却系统都需要用水,故水中会含有少量的石油产品;加上井下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喷雾捕获的扬尘,共同构成了煤矿井下污水。

由于矿井水质复杂,有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因此矿井污水处理一般得经过三级处理[6]才能达标,达到可以排放或者再利用的要求:在一级处理中,由于矿井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是煤粒、煤粉、岩粒、岩粉等悬浮物,靠自身沉淀需要很长的时间且效果还不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