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中的网格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2 23:16:02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Foseter:2001)。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网格化技术应运而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和基层的力量来实现治理目标全方位全范围的落实。

在生态保护方面,依托网格化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能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从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消耗,我国开始了对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研究。

2004年,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学者张志泉提出应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健全和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建立环保法律体系,保障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截止到2010年,学者们在城镇、保护区、流域等各个领域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时至今日,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献共有32.63万篇,包括学术期刊22.9万篇,学位论文6.46万篇,会议综述1.54万篇。

法律层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基本成熟。

21世纪初,互联网技术进入到社会发展的视野中,2002年,IBM公司宣布成立IBM亚太网格客户中心,并将在中国建立下属的研究中心。

于翔在《蔓延的网络》一文中写道网格的主要支持者IBM在亚太区建立网格客户中心,使我们感到网格的脚步离我们近了,更近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