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视角下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2-16 21:28:26

全文总字数:3507字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化手段装备农业,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效率水平,让广大农民共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更好的服务农民、服务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是开展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最重要、最大的服务对象,对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评价最有发言权。本文从农民视角出发,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农民对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用的情况、实际需求以及影响农民使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因素进行调查,构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评价体系,实证分析,进而针对江苏省泰州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农民实际需要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评价研究现状

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使得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三农”信息发布、交流、利用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国内外学者们对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评价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首先,在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状方面。目前我国各省市己基本搭建起覆盖范围较广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同的地区,农村信息化覆盖程度不同,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也各具特色,同时在功能上也各有偏重(马凌等,2009)。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研究上,目前我国农村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基层政府对于信息进入农村主动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又缺乏有力的信息管理制度去引导和监督(杨宝栋,2017)。其二,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Durova和Amin以界面设计、信息质量作为网站平台评价标。范佳佳、叶继元(2014)根据21世纪以来学术界网站评价研究成果,对评价指标类型进行总结,指出网站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外部特征、网站内容、组织性能、技术因素、服务情况以及其他标准6大类。刘义诚、李华(2010)从数据监测、技术创新、信息 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及主观测评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农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王云娣(2015)认为我国政府农业信息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网页数量、文件数量、被链接数、网页显示数、网站PR值、IP 访问量、人均页面浏览量、百度指数8个方面。其三,在评价方法的采用与创新方面。孙艳玲、王桂兰、明小波(2009)运用DEA模型评价了我国西部11个省级政府农业网站的运行效率。崔艳红(2014)运用TAM技术接受模型,从网站功能设计、信息内容、数据监控3个方面构建农业网站的评价模型。熊春林、张鑫,李卉,彭杰(2018)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测算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评价。王云娣(2015)运用层次分析法 ( AHP)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此评价我国31个省份农业网站的影响力。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