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7 20:31:5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在当前社会,创新能力是企业间竞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员工个体创新行为体现出来并予以保证。国内外的各种经济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分析员工的丄作需求,以期能采取得当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员工创新行为。许多研究者也着重于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多样、影响机制复杂、表现出多因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仅仅分析激励或者需求等某一两个因素是不够的。因此,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各种因素,探讨它们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具有必要性。

一、员工创新行为

对于什么是员工创新行为,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

姚艳虹,闫倩玉,杜梦华(2014)认为,个体创新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新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员工创新行为不仅包括创意想法本身,还包括创意构想的产生、推广及执行等。就文章中提到的发展性反馈,他们认为发展性反馈避免了给下属造成过大压力,轻松氛围使下属更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下属多样性思维培养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推动了下属创新想法的产生及落实。此外,发展性反馈强调上级对下属的鼓励与支持,上级的鼓励增强了下属的自我肯定,当上级积极回应下属提出的工作想法和创意时,下属会对工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后者在工作建议方案中会提出更多创意建议,并积极落实创新想法。

王改英(2014)提出,在创造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具有不同的活动和主体。创新行为则是创新活动的组合,这种行为涉及到主体的心理和情景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包括组织创新行为、团体创新行为和个体创新行为。虽然组织和团体创新行为对于组织的创新十分重要,但是员工创新行为对于组织创新的重要性也十分大。员工创新行为主要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并且能够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的行为。可以说,员工可能单独地、或者以团体的形式表现出员工的创新行为。

Kleysen,Street (2001)将个体创新行为定义为将有益的创新予以产生、导入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次的所有个人行动。有益的创新包括新产品构想或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工作关系所作的管理程序的改变,或是为了显著提升工作程序的效率及效能所应用的新构想或新技术。

石齐钧(2013)认为,员工创新行为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将新的概念引入、应用于个人或团队的工作中,并且这些概念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里提到的员工除了一般员工之外,还包括了企业的领导者、研发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对员工创新行为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学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概念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将创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问题的确立、构想以及解决方式的产生;第二阶段是寻求对构想的支持;第三个阶段是藉由产生创新的标准或模式,使该想法能够得到扩散,大量制造,进而被大量使用,最终实现该想法的构想。

以上学者的研究有的突出创新主体,有的突出创新的整个过程。总的来说,员工创新行为包括创新概念的产生及实现的过程,个体如果想要确保创新想法能够得到顺利实现,必须要确保以上三个阶段的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创新想法的成功实现。

二、影响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