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4 15:27:4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大学生创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人数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存在诸多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

但从创业存活率来看,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创业存活率不到一半,创业失败风险尤需注意。

国内学者孟凡婷指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不足之处在于:高校培养意识不足,影响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创业胜任力培养能力不足;高校对创业胜任力培养的投入不足,缺乏创业氛围。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胜任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学者曲垠姣指出,影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可被分为内部环境影响和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创业者个体特征、家庭社会资本、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外部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政府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等;云南大学的张建民、阳淑娟、范文兴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重点提出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关系能力和概念能力。

概念能力又包含决策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包括经验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关系能力包括合作、沟通、激励、人际和领导能力;陈子彤、李娟等人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胜任特征核检表》对武汉某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是创新能力(30.5%)、领导能力(29.5%)、经营管理能力(27.8%)、人际交往能力(25.4%)、专业能力(6.1%);厦门大学的木志荣则针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群体面临的机会能力困境、资源困境和团队互补困境提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唐秀美则将大学生性别纳入研究范围之中,围绕胜任力特征和性别进行抽样调查。

国外学者对于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主要有:Spenser夫妇通过研究提出了冰山模型,把胜任力分为显性与隐性,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最基本的就是显在的、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特性;洋葱模型是Richard Boyatzis在1995年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后提出的,人们的岗位动机、态度、价值观、自我认知、知识、技能等六种要素如洋葱般从内到外层层分布,核心则是动机;而Motahareh Zarefard则以伊朗大学生为案例,分析了胜任力模型中创新创业意图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自主创业意向相比,大学生创新意向受能力相关因素的影响更大。

关于如何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学界已有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范晓光、郑峰提出从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刘巍通过对江苏省多所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认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策略是丰富创业教育内容、改革创业教育方法、完善创业教育设施;张宝玉主张高校要进行积极的校园创业氛围营造、健全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与教学体系,另外,他还突出了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的重要性;邓丽芳、刘祖良等教授针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心理因素提出将创业心理训练、创业大赛、创业支持体系有机结合的建议,并结合创业不同阶段的特点逐步培育和提升,还特别提出专业与区域匹配发展的提议;张建民认为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创业必要的支持,这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后盾;庞飞指出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与课堂的层面,但讲师自己可能就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高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层面,加强大学生与成功企业家的沟通与接触,同时政府应加大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张勇、李书慧、蒋柯等人建议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找准自己的定位,为未来创业或就业打好基础;曹华玲在其论文中建议高校可以采用ERP沙盘模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逆境商(AQ)胜任力和识别商机、市场意识、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智商胜任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汪英晖在其论文中提出大学生需要加强互联网意识,把握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与平台,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抓住长尾部分,紧跟数字经济的浪潮,同时大学生也应树立理性的创业意识,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能力,政府可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持的力度,完善法律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