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9750字
成本粘性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业绩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绩效追求是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一大动因。当企业的业绩出现波动时,由于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和代理问题等因素,企业对成本的调整存在主动或被动的滞后性,从而造成同期业务量变动与成本变化呈现非对称性,即形成成本粘性。在开展成本粘性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阐明成本粘性的动因、把握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和制定应对成本粘性的管理策略时能够充分借鉴先国内外研究的优秀成果。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与差异性研究
Cooper&Kaplan(1998)实证结果表明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型与现实的成本管理不符。因为管理层决策会使得成本变化不只取决于业务量数量上的变化,还受到业务量变化方向的影响,导致成本不对称性形成,即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的幅度。Anderson et al.(2003)(以下简称ABJ)提出“成本粘性”这一概念,并通过估算一个将销售、一般和管理成本(以下称SGamp;A成本)变化与净销售收入的同期变化联系起来的对数线性模型,来检验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及大小。对于1979-1998年的公司样本研究,他们发现:当销售额增长1%时,SG&A成本上升0.55% ;当销售额下降1%时,SG&A成本只减少0.35%。Anderson认为在一个时期内观察到的粘性可能会在随后的时期发生逆转,当观察期较长时,粘性可能不那么明显。
从企业的角度,Argileacute;s-Bosch&Josep Mordf;(2017)使用Compustat中的美国工业企业至少20年的数据样本,证明了工业行业内的各企业盈利能力变化和前一年销售额的增加显著影响销售下降时期的资源调整决策。具体而言,当业务量减少时,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较少调整资源,而在这种情况下,低盈利能力的企业则更多地减少成本,因此产生企业间的成本粘性差异。
从行业的角度,Weidenmie&Subramaniam(2003)选取美国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中9592 家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在1979-200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四个行业都存在成本粘性(粘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制造、服务金融、商业),而且各行业的成本粘性程度及动因均存在差异。制造业因资产密集度较大而具有较高的成本粘性水平,服务业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力成本,金融业主要是利息费用,而由于行业内的高竞争性使得商业的成本粘性最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主流财务软件升级问题研究——以金蝶用友为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