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理论下中学校园霸凌行为的表征、机理和干预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8 22:17:3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暴力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此项研究起步较晚,在内容的广度和理论的深度上还都亟待加强。

校园霸凌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健康,要坚决地防范与制止。

然而由于处理解决的机制并不完善,校园霸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通过对校园霸凌治理方案的孜孜探求,旨在唤起公众的关注,呼吁各界尽快建立完善的预防校园霸凌的体系,让孩子在校园内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7 年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界定了校园欺凌的概念,明确了治理这一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治理措施与分工,这为相关机构协同治理校园欺凌再次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此,校园霸凌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因此,以主题为校园霸凌治理、校园欺凌治理或校园暴力治理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近10年的相关研究,观察得到,在问题兴起初始,校园霸凌没有明确的概念含义,以校园暴力说法出现的频次较高,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的含义相同。

在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中,有6篇提到了表征,有14篇提到了机理。

从1996年开始,关于校园暴力问题研究文献的检索数量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度日趋提高,高度契合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彰显了学者的责任感和敏感度。

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等近7年才开始显见于学界,并逐渐得到了权威的解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