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发展: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18 21:58:4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进入了急速发展时期。

不够全面的养老保障制度、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不足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老龄化、 高龄化、空巢化的人口形势急需我们去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养老资源不足带来的压力(刘鑫,2016)。

在此背景下,时间银行这种新型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成为各个地方积极探索的养老模式新选择。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以社区为单位,志愿者通过进行志愿活动,将自己的服务时间在自己的时间银行账户中储蓄,并以此为条件,将来从他人那里获得服务的互助型养老模式(于佳慧,2019)。

从对时间银行的理解中不难推出,时间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与志愿服务绑定在一起 ;二是以低龄老人为主要服务主体,以高龄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是以时间作为衡量服务标准和兑换凭据(张文超,杨华磊,2019)。

本论文针对时间银行模式在南京市栖霞区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发展提出个人见解,此文献综述主要围绕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发现时间银行模式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养老互助模式,其发展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正由于中国的时间银行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现有文献的观点梳理如下:一.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一)发展机遇第一,空巢老人增多 空巢老人的增多给老年人的社会照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家庭可提供养老、照护的人力资源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机构养老也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

在这种情形下,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能够为众多的社区弱势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解决基本养老问题(张紫薇,张云英,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