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大学生脱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脱发研究概述

摘要:脱发作为一种皮肤科临床常见且不太为人所注意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且主体患病人群结构渐趋年轻化。该病虽不属于严重疾病,亦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可能干扰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因此,本文拟从脱发现状、目前常见脱发(斑秃和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病因病机及脱发的治疗手段做一概述,以期为即将开展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及创新基础。
,

关键词:大学生 脱发 现状 影响因素 素养

一、文献综述

脱发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一件事。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通常情况下,只有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毛发才会脱落,而因处于这两个阶段的毛发数量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故发量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病理性脱发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引起的毛囊萎缩致头发持续处于过度脱落从而引起总发量减少的一种现象,据查,平均每日脱落的头发在50-60根为正常范围,而达到每日100根及以上则为不正常脱发信号,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了。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皮肤问题,脱发现象遍及世界各地,纵观全球,约有半数的成年男性被脱发所困扰。虽然脱发在一些重大疾病面前不足挂齿。但脱发症状往往与亚健康、体内生理指标发生异常等关系密切[1],同时徐峰等[2]研究发现脱发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异常可能又会引起疲劳、失眠等问题,这些不良症状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脱发。

1.脱发现状

近些年有这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脱发患者早已过亿,其中男性脱发的患病率高达20%。而根据“国际毛发学术研讨会”会议公布,中国脱发人群达1.68亿人,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3%,患病人数约为2000万,因此无论从患病率还是从绝对数量上看,男性都远高于女性。此前《中国脱发人群调查》中指出,我国脱发人数早在2011年就已达到2亿人,脱发患病率占比为16.7%。截至2015年,我国脱发人群数量约达2.5亿,此种增长速度,不可谓之不快。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日常节奏加快和平均人口素质提高带来的工作竞争压力加大,脱发的发病率持续增长且患病群体结构渐趋年轻化,同时更是有了“低龄化”的倾向,多所不同地区大学的脱发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在校大学生也陷入“早秃”困扰,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脱发队伍日益庞大。近段时间阿里健康做的一项大数据分析报告《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网上购买护发相关产品的人群中,90后占36.1%,而80后为38.5%,由此看来,在未来的几年中,90后大有赶超80后之势。同时据某植发机构2011年某月数据统计[3]: 该月实施的数百例植发手术中,高校学生占比46.3%,而其中年龄最小的竟然只有19岁,这不可不令人提高警惕。由于脱发会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与气质,许多抱负远大的青年因此被心仪的企业或职业拒之门外,还有一些脱发患者由于对自身情况的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上也受到了这一“形象缺陷”的严重打击。

2.脱发的发病机理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造成脱发的因素复杂繁多,可能与一种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有国外研究[4]显示本病常由某些诱发因素致使毛发过早由生长期进入退行期或休止期而引起,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心理、感染、药物等[5]。如Hilmition和Kuster[6]证实了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秃发;王端等[7-8]研究结果显示脱发尤其是斑秃受睡眠、精神因素的影响;陈蕾等[9]研究结果显示毛发的生长与机体营养成分的摄入水平有关。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脱发可分为雄激素源性脱发、斑秃、药物性脱发、内分泌失调性脱发等,其中雄激素源性脱发和斑秃为较常见的脱发类型,因此目前诸多研究主要将这两种脱发类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