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08 14:57:39

公共卫生管理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离散性选择实验 (文献综述)

摘要: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同于医学也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其它方向有所区别,呈现出亦医亦管的特点。目前,卫生管理队伍急需这种既有医学背景,又懂管理知识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本文对国内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专业对口情况、就业城市、薪资水平的调查,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现况,利用离散型选择实验分析当前毕业生受到工作属性、学生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提出适当建议,以期为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公共卫生 职业选择 离散性选择模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乎百姓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适应这一现实要求,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中纷纷开设了本科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在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比较晚,我国的卫生管理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医科大学于1982年首先设立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至今,全国已有近270高等院校设立了该专业。

2009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2009 年~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都提到了医疗机构管理队伍要“职业化、专业化”的问题,这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更加注重医疗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正在受到各大医院和政府部门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在医药卫生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但目前,“专家治院”是国内医院管理的普遍现象,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多由资深的临床医生或医技人员担任,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较少有系统学习过管理知识的,他们大都仅凭经验进行管理,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科学发展,因而急需一批既有医学背景,又懂管理知识的卫生管理人才充实到医疗管理队伍中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特点既不同于医学生,也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其它方向有所区别,呈现出亦医亦管的特点。该专业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的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