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的认知和需求分析——以长三角发展地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8 02:08

长三角地区社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综合阐述各文献中提到的国内外关于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指南,研究文献资料中对我国社区居民中医预防保健的认知和需求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区人群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建议与对策,从而提高我国社区居民进行中医预防保健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能够有效控制常见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这对我国社区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认知;需求分析;健康管理

一、文献综述

(一)前言

WHO 在《迎接21 世纪的挑战》中说:“21 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评估医学领域的发展程度即是对既往不可治愈疾病的突破性治疗手段,当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时,困扰人类的主要疾病逐渐从传染性疾病转移到非传染性疾病上了[1]。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2],我们一直寻求慢性病在临床上的突破,可是始终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疾病的源头,如何遏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即预防保健上。

正如75 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宣言》说:“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把病治好的医生[3]。”我国古代《黄帝内经》却早已提出了这个观点:“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我国传统中医是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一种预防保健,“未病先防”即是在疾病尚未发生发展之前就进行防护,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中医预防保健有食疗、针灸、推拿、心理、音乐等方法,平衡人体阴阳,达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1][2]。因此,中医的“治未病”与现代社会的预防保健不谋而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我国的社区居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之中,形成我国的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举措。

2015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4]”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医预防保健制度,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开辟一条可持续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发展道路[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