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智慧养老现况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4:54:16

养老机构智慧养老现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超前经济发展等态势,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1]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规模的快速增加,养老机构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2]自2013年起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方面的政策,意在构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养老”模式,为养老机构转变运营方式,解决养老机构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的问题,立足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目前我国健康、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尚处于早期试水期,加上各地区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服务定位模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3]因此,探究养老机构主体智慧养老现况刻不容缓。'现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对我国养老机构智慧养老现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助于探究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发展水平。基于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养老经营发展现况,结合国家政策方针,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智慧养老; 养老机构; 国家政策; 老龄化

一、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探究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现状。社会养老机构是我国养老产业的重要构成。我国机构养老分为三种类型:公立、公建民营、民营。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体力量。社会养老机构因其类型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定位不同,规模不同导致其发展程度不一。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步伐的加快,我国养老机构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产业缺口不断加大,尤其在传统观念束缚下服务人才越发稀缺。常规的运营方式、投资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步伐。随着国家政策春风频吹,政府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市场。养老机构将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运转方式。加上,各地方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为养老机构尝试新的养老模式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养老机构会结合物联网技术。立足构建一种信息化、现代化、便捷化的“智慧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是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即通过对网络、计算、智能控制、通信和老年服务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智能、健康、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科学化服务带给老年人。“智慧养老”的核心理念是在对老年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区分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设备实时传递需求与风险信号,达到需求识别、风险预警和即时服务的目的。[4]

国内外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朱晓凤(2013)认为,现代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智慧养老的兴起。实现“智慧养老”的前提是经济富裕,可目前我国面对更多的是“无钱养老”“未富先老”的情况,再加上计划生育对于上一代人的影响,今后社会上极有可能出现“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的老年群体。这时“智慧养老”的优势就得到了发挥,通过信息技术,将那些人类不愿做、做不好的项目交给机器设备去完成,以此提高养老产业的效能。该学者并结合实际设计了一款智慧养老平台。[5]罗琼(2015)认为,与传统养老产业相比,智慧养老有着显著的优势。如果以科技水平作为标准来划分养老模式,那么“智慧养老”无疑排在首位,与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有三大优势:第一,“智慧养老”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依托,将日常起居、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安全保障等服务融合形成多对一的服务关系,以此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服务。第二,“智慧养老”以人为核心,把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当做目的,以信息搜集、信息处理、技术响应加以科学健康的管理模式,让老人不受时间空间制约在家就能体验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第三,“智慧养老”将时效性发挥出来,老年人选择某一事物时主要考虑时效性,因为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一事件上。而这一养老方式通过即时信息处理与响应,不但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更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不必要的人力与时间浪费,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最好最为优质的服务。夏仁(2017)等学者在关于物联网的研究中指出了美国积极推进老年人的健康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即 QOLT 技术,包括穿戴式技术、体域网、体感网技术、无创伤、无意识测量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和各种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6]欧洲将移动通信、纺织、生物医学传感器等技术综合一体,研发了“智能生物医学服装技术”,进而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精神性病等致命疾病。日本利用信息智能技术,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机器人辅助养老护理;利用有线电视回传信道,开展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对老年人的监测项目也由血压和心电两项,增加了更多的体检项。

国内外对于养老服务供给的研究也较为活跃。张小燕等(2012)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其选择保定市下辖四个市区采样调研,研究该范围内的 15 个社区养老供给情况,涵盖了养老服务项目、服务供给主体、服务人员能力、服务机构能力四个维度,深入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法若冰、王林等(2017)关于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研究中指出美国: 基于全国性的数据库,实现了服务质量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对老年人的感受体验越加重视,并成为自身服务质量提高的驱动力。日本: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成绩突出,注重精细化养老服务供给; 将机构内的人员培训作为工作重点; 第三方评价发展迅速,评价标准修订频繁。香港: 对养老机构内人员能力要求给予明确规定。[7]

国内外对智慧养老和养老机构分别有研究,但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也并未得出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仅有零散的相关论述,且更多地是物联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论述,缺少物联网同智慧养老产业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有代表性的如曾庆勇(2012)认为物联网同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尤其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带动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能力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具体可以应用于医疗监护、病人身份识别、健康安全警戒等方面,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平台共享。[8]俞磊等人(2012)提出,物联网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家庭养老护理,主要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远程跟踪记录,并能够及时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如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远程监护、术后病人的居家监护等,延展养老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能力。[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