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07 21:10:00

全文总字数:3900字

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是改变贫困学生命运的重要渠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大学,又要面临学费和生活费等经济负担,即使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学业就此止步。

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满足困难学子受教育的需求和权利,国家正逐步建立起由各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及公民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贫困生资助对于贫困生来说是最直接的救助手段,是保证贫困生正常接收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科研成果,当前侧重于高校资助工作制度的完善,社会信用和监督体系的完善,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研究内容还是比较分散的,存在交叉之处。

以高校为关注点,选择与贫困生资助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的研究(一)贫困生的概念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不能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等多元的经济扶贫体系,张从俊(2019)总结了高校针对贫困生所采取的一系列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困难补助、社会各界设立的企业和个人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王赛男(2019)总结了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方法:三级证明法、相关困难证件法、班主任和辅导员评判、班委会选举产生、通过家庭经济情况直接认定、消费水平和饭卡监控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界定、根据贫困程度区分、暑期家访和家庭问卷调研、设定贫困认定组定期复查和抽查。

李雪峰(2020)指出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扶贫工作模式转变,由粗放型向精准化的扶贫工作目标转化。

我国各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基本一致,薛丽华(2020)总结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其中,居住地指标包括其所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成员情况指标包括人均年收入、欠债情况、失业情况、建档立卡情况、健康情况、居住情况等;学生情况指标包括其孤残情况以及接受资助情况;民主评议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等。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发展状况李成飞(2017)总结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阶段: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阶段;以奖代助,全面推行奖学金制度阶段;成本分担阶段;贫困生管理数字化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