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慈善组织的作用提升文献综述

 2021-12-20 20:36:56

全文总字数:5096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几种较为权威的理论,如政府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志愿失灵理论等。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开始是在西方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从单纯的西方概念引介和国外研究视角的模仿转向本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为全面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研究状况,笔者查阅、整理和遴选出110余篇(部)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现依据这些文献资料,重点从概念与分类、特性与作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兴起的原因与动力机制、治理机制、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己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整体非营利组织运作规范、组织有序。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涉及各领域多层次。归纳来看,主要涉及了志愿组织研究、实践研究、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政府组织关系的研究等等。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关于非营利组织中的文化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和发展的研究等等。具体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吉德伦、克莱默和赛拉蒙等人提出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四种基本模式理论:政府支配、第三部门支配、双重、合作;罗伯特伍思努提出的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莱斯特萨拉蒙教授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归纳为六点: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这种观点代表了目前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关于西方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的失灵现象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基本原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1974)采用传统经济学的需求一供给分析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个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政府能提供的公共物品只能满足中位选民的需求,另外,大多数人在私人市场上只会做出社会无效率的选择,正是因为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才导致了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他由此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合约失灵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另一原因。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1980)从盈利性组织的局限性入手,论证了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担,并提出了合约失灵理论。第三,历史传统文化因素。赛拉蒙认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解释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局限性,我国学者也发现,现有的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成和运作时也存在着理论上的局限性。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类型的研究,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一种组织或个人进行免费且自愿的贡献自己时间及精力的活动。谢尔登则认为非营利组织是那些公共或私人组织发起的捐献给社会一段时间的有条理的行动,这种行动受到社会的公认和尊重,参与者没有或极少得到回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不同的类型,如麦克勒朗和詹姆斯则将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归纳成社会服务、受雇、功能性工作等类型。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动机,科耐里总结了六种主要的动机变量:社会、价值、职业、理解、宣扬和保护,认为人们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心理目标;雷斯考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成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大都成功于教育结构、父母的兴趣、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研究也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凯瑟琳论述了志愿者的遴选程序;南希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战略营销;综上,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研究己经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形成了全面而且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动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