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3 10: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所选课题的来源、依据伴随新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大众媒介的日益普及,CNNIC第四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六成,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

多元利益的分化、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参与欲望的上升以及新媒体环境的推波助澜,网络舆情在不断衍生、聚合、裂变中高速传播和扩散,高效、尖锐、真实地反映着社情民意,成为构建阳光、透明、服务型政府的实时晴雨表和精准方向标。

网络开放了公共舆情的多元化表达是社会的进步,也伴随着泥沙俱下。

新媒体时代真假难辨的信息、实时传播的速度、众声喧哗的氛围给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增添了难度,处置不慎,舆情泛滥、变异、失控,将产生严重的社会连锁反应和政治后果。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不断涌现,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2016年魏则西事件,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2018年长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引起了网络舆情的爆发与蔓延呈井喷态势,使得事件社会化、公众化、热点化,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政府把握舆情引导的时、度、效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舆情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演化过程更加复杂,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与治理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相关课题的分析明确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化规律,及时把握舆情走向,力争对提高政府舆情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丰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进行理论深化和拓展,为搭建服务型政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课题结合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和舆情所在的新环境,提出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的舆情引导和把控的长效机制,帮助政府调整思维理念、优化引导方法,快速地对网络舆情做出反应、分析和处理。

政府舆情工作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营造新时代清朗网络空间,进一步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内文献综述互联网作为舆情载体,为舆情受众提供了充足的表达引导空间以及新鲜的传播格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