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以太仓市娄东街道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22 21:53:3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群众物质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对精神文化的诉求,同时文化已成为国家建设的重心之一,与政治、经济并肩发展,城市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响应了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建设的需要,并由政府、社区、市场联合供给。

但在实际生活中,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仍存在问题,仅依靠政府的扶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未能适时地满足居民的文化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城市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运行有极大的作用。

本课题试图以协同治理的视域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并结合个案分析,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关于城市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如下: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黄玉娇[1](2018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研究)研究认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并激发其文化创造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但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节节攀升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仍有待提升。

同时还要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郭剑雄[2](2018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与青岛、济南比较的视角)研究认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国家、地方政府、一线社区的共同责任,然而不同的供给主体具有差异性和多层次的利益诉求,产生此方面在管理、效能上的差异。

因此,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需要找寻一个平衡多方利益,满足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供给模式。

陈世香[3](2018协同治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文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个案研究)研究认为,以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从运行效果、运行参与度等来看,政府的大包大揽和过多干预,容易导致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对公共文化需求的感知产生偏差,加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非对称性矛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