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13 11:11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通过互联网接触信息,开拓视野,学习知识,联络亲友。连接互联网的终端也是多种多样: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等。这些便携式式的电子设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娱乐,学习的方式。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电子消费品。可是近年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屏幕,续航,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电池技术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每一种电子产品都有充电线,充电线越来越多各种充电线的接口还有可能不兼容。大量闲置的充电线,充电器成为了电子垃圾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无线充电技术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对于消费者而言,不需要携带繁琐的充电线,可以使桌面显得更加整洁。近年来,人们使用手机频率越来越高,一天几次充电都已经非常普遍。无线充电不需要考虑手机与充电器的接口,对于放置在充电器表面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充电。并且,无线充电可以取消电子产品的充电接口有利于设备防水性能的提升,如果能将无线充电引入到各类电子产品中,尤其是手机,无疑将大大方便人们使用电子类消费品。

无线充电技术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发展而来,无线电力传输的研究始于1889 年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其想法是将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放大发射机以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 8Hz 的低频共振,再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

1968 年,美国的彼得·格拉泽(Peter Glaser)提出了太空太阳能发电(Space Solar Power,SSP)的构想。想法是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基地,然后通过微波这种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将电能传输回地球,再通过整流天线把微波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近年来,人们从研究无线电传输的方式,逐步开始研究各种无线输电的方式,有电磁感应式,微波式,电磁共振等。未来,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中引入无线充电的产品将呈倍数成长,因此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3种方法,它们是电磁感应法、微波法和强磁耦合谐振法,下面对电磁感应进行介绍。
电磁感应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