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发电侧的储能系统经济性建模文献综述

 2021-11-01 21:09:1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发电被人类广泛关注。

但是,这些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存在不连续,不稳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大规模的接入势必会导致电网调节困难。

因此会造成大量的弃光弃风问题,在新能源发电侧增加储能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把消耗不掉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发电不足或用电高峰时放出,可以使发电趋于平稳。

抽水蓄能(PHS)是迄今为止部署最多的储能方式,电化学储能紧随其后。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83.1GW。

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171.0GW占比高达93.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主导地位;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为8216.5MW,占比为4.5%,同比增长 0.9个百分点。

技术特性决定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最为广泛。

储能技术是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

根据技术类型的不同,以电能释放的储能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

不同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如功率密度和能力密度),电化学储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决定了其广泛的技术适用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