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空气电池中关键中间产物超氧化物的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1 21:08:3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选题意义锂-空气电池(Lithium-air battery)是以金属锂为负极活性材料,以氧气为正极材料的电池。

正极常采用多孔结构的碳纸,轻盈透气性好,且活性物质为氧气,来源于空气,易于获得。

如今,将生成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给消费者的各种应用中,储能至关重要,特别是电力运输[1],对于此类应用,最佳选择无疑是电池的电能存储。

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电能存储系统是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在过去约30年中彻底改变了能量存储[2, 3]。

然而,锂离子电池(现在或将来的类型)的能量密度仍远低于电动汽车的要求,单次充电行驶距离为300 km。

锂-空气电池以高能量密度的优势获得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4-6],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锂-空气电池使用的电解液主要有水系电解液、有机电解液和全固态电解质,在有机电解液中锂-空气电池有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容易与放电时的锂离子形成一个不可逆的副反应,因此在循环过程中会降低锂-空气的比容量,造成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限制了锂-空气电池未来的发展。

因此,研究锂-空气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歧化反应尤为重要,本课题采用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根在电解液中相对浓度,同时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已经确定,在非水电解液中,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溶有锂盐的有机电解液,基于Li2O2的生成与分解[4, 7]。

通过电化学反应(式1)产生过氧化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