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片状氧化锡材料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1 19:44:5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者由该尺度范围的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成的材料的总称。

纳米材料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等,因而在光、电、热、磁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特殊性能并得到了广泛研发[1]。

SnO2是一种白色、淡灰色或淡黄色的六方、斜方或四方晶系粉末,在空气中加热时稳定。

在自然界中SnO2以锡石存在。

结晶成金红石型结构,其中锡六配位,氧为三配位。

SnO2不溶于水、王水和醇,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生成锡酸盐,也可溶于酸中,因此为两性氧化物,具有导电性能,一般是一种缺氧n型半导体。

纳米氧化锡作为一种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其空间结构特性、气敏性、光敏性、机械性能等在光电等许多领域都有极好的优越性,并兼具透明导电的特性,因此在气敏探测器、电极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对氧化锡研究的广泛兴趣[2, 3]。

二、制备方法SnO2纳米片状材料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有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4]。

2.1热分解法SnCl2置于坩埚中按不同时间、不同温度进行煅烧后,迅速取出冷却,得到SnO2纳米片状材料。

所得产物呈粒状和条状,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越大,但制备所需温度需高于4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