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碱式碳酸镁脱酸加固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08 18:53:2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概述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造纸技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纸张作为载体的文物图书、资料为人类文明的传播,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图书馆、档案馆中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它们都是历史真实的记载。这些遗留下来的纸质文献对研究古代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演变以及研究古代佛教经书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这些珍贵的纸质文物在发生着变化和损坏。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发黄、霉变、老化脆断,有的已经成为碎片,轻抹即成粉末,根本无法翻阅。对这些纸质文献进行及时的加固与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历史责任感,致力于脱酸加固也的制备与研究,以期获取最佳制备方法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纸张老化性能,为保护文物,保存人类知识文明做出贡献。

2.国内外进展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在启动,近年国家档案馆积极投身于永久性纸张的研究之中。目前纸张保护在国外应用比较多,一般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类:1、巴特尔法,首先由德国国家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使用,该法有较好的前景。2、氧化镁脱酸法,由美国科波思(koppers)公司首先研制成功,该法去酸后纸张寿命能延长2-3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该法去酸未发现对人体健康有害。对某些字迹材料可能不适用,此外对于较厚的纸张去酸不完全。3、二乙基锌法(DEZ),该法首先在80年代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合作者凯利和威廉姆斯建立。比利时曾对7种大型脱酸设备进行比较研究,他们认为二乙基锌法是最有前途的,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艺术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果。4、Fmc法,最初由美国fmc公司于1988年研制成功,该法去酸不含醇,同时在去酸的同时又能对纸张进行加固,使纸张去酸和加固相结合起来。此外去酸的同时还能保证对文献内容保密。适用于各种纸张、字迹。动物毒理实验表明,去酸后的纸张对皮肤、器官、组织、神经系统均无毒性反应,因此可以说该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脱酸方法,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5、韦驮法,非水溶性去酸。1972年由史密斯发明,此法会导致某些字迹褪色,同时生成的甲醇有毒性,使用起来要注意安全,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6、甲氧乙氧甲基镁水溶液去酸。于1989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萨布莱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可靠性较好,运转以来未出现大的问题,去酸的处理量也可以满足一般图书档案部门的需求。但氟利昂12对环境有污染,需要研制要可以替代的产品,同时该法的费用较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以上几种脱酸方法,有很多都已经在图书档案界应用推广,但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未有一种完全符合图书档案脱酸要求的完美方法。

3.本实验研究方法

1.通过大量试验制备出水性碱式碳酸镁复合脱酸液;

2.评价不同配方脱酸加固液的脱酸和加固效果;

3.找出最优配方,评价老化前后脱酸加固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