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道”与“不成”文献综述

 2022-08-18 09:22:00

“难道”与“不成”语法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词义和语义功能的虚化是人类语言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化现象,语法化在语言的演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语法化现象的理论探讨则更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学术界对语法化理论的研究颇为重视,语法化的研究已成为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国内学者对“难道”与“不成”的语法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难道; 不成; 语法化;虚化

一、文献综述

1、国内对“难道”的研究现状分析

截至2020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了关于“难道”与“不成”语法化的研究文献,发现这方面的文献总共有52篇,其中,可检索到35篇的期刊、17篇的硕博论文。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国内学者已经研究过“难道”与“不成”的语法化,总的研究数量较少,其中大部分与“难道”和“不成”的成词、语法化以及词义辨析相关的研究,如1986年袁劲的文章《说“难道”》、1992年刘钦荣、金昌吉的文章《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是反问句吗?》、刘钦荣的《“难道”词义辨析》、1999年徐时仪的文章《“不成”的语法化考论》、2000年的《语气词“不成”的虚化机制考论》等。在这期间国内学者对“难道”与“不成”语法化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分开梳理国内学者对“难道”与“不成”语法化研究文献。

国内学者对“难道”一词的语法化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从1986年到2007年。这一阶段的研究从1986年袁劲的文章《说“难道”》开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难道”一词的词义辨析,及“难道”的用法方面,如刘钦荣的《“难道”词义辨析》、袁劲的《“难道”也用于测度疑问句》等文章。这些文章获得了研究成果,并提供了基础研究知识。这个阶段的研究文章中有一个典型,孙菊芬的《副词“难道”的形成》,论述了“难道”一词副词用法的形成过程及虚化机制。该文章先从“难道”的文献用例分析,概括了“难道”从偏正词组演变为副词,中间经历了“短语词汇化”与“词义进一步虚化”两个阶段,符合汉语复音虚词演成的一般规律。之后又对“难道”的三种用法及其虚化进行分析,认为“难道”拥有三种用法:一是作动词,用在陈述句中,表示“难以言说”之义;二是作副词,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诘语气;三也是副词,用在测问句中 ,表示猜测语气,有“不会······吧”之义。这三种用法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词义发展变化的“连续统一”。另外,该文章还分析了导致“难道”虚化的若干因素。

第二阶段,及2007年至今。这一阶段的研究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多视角、多细化、多深化的趋势。并且,开始出现与其他同类型词语的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反问语气副词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葛龙的《现代汉语虚词中“究竟”和“难道”的比较分析》、楚艳芳的《“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殷树林的《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刘敏的《“难不成”的衍生过程》等文章。

2、国内对“不成”的研究现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