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内小说中的小城叙事文献综述

 2022-08-09 15:23:17

论路内小说中的小城叙事

摘要:随着路内及其作品在大众领域的知名度和图书出版市场的接受度的提高,对于他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但系统性的研究较少且角度较为单一,大多集中于类型化的成长小说研究模式。有鉴于此,本文拟将对现有的研究结果做分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为寻求理想的研究方向与空间而努力。

关键词:路内; 追随三部曲; 小城叙事;

一、文献综述

在五六十年代作家作品被不断经典化,八零九零后青年作家更被市场青睐的双重夹击下,处于其间的七零后“中间代”作家试图在“被遮蔽”的局面下重新发声,以赢得更多的读者和评论关注。

路内,“中间代”代表作家之一。自2007年至今,陆续发表了《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云中人》、《花街往事》、《天使坠落在哪里》、《慈悲》六部长篇小说,另有部分短篇小说散见于《收获》、《萌芽》、《鲤》、《文艺风赏》等刊物。随着以路内本人参与编剧的电影《少年巴比伦》在相关领域的提名与获奖,长篇小说《花街往事》与短篇小说《阿弟,你慢慢跑》电影版权的售出,路内及其作品在大众领域的知名度和图书出版市场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本论文仅以路内的长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暂不纳入其作品在电影电视剧等方面的影视改编形态。

路内的作品多聚焦于九十年代改革浪潮中的小城生活,关注技校生、青年工人等小人物的个体化生存体验,集中展现“70后”一代青年成长过程中的迷惘与痛苦。但他的作品并非简单的青春成长小说,其中包含了对特殊转型时代与社会历史更为复杂的叙述。

目前对于路内的研究,针对某部长篇小说的评论相对丰富。比如张定浩《把自己抛入歌声的洪流 路内〈花街往事〉》,通过对《花街往事》的细读发现其作品中对于文革和九十年代的描写以及时代洪流中的爱恨情仇,指出其虚构性特质。葛红兵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巴比伦——少年巴比伦读后》中提出路内关于 90 年代青春的书写,为青春书写找到了恰当的打开方式,认为路内的小说一方面贴近了真实,另一方面反观自我,充满了智慧的戏谑与反讽。曹浩、洪治纲的《追寻内心深处的“天使”——论路内的长篇小说〈天使坠落在哪里〉》,认为路内小说中的追随主题在《天使坠落在哪里》中暂时找到了一种理想主义与人文情怀的停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