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温岭县草帽业发展探析文献综述

 2022-08-18 09:15:44

民国时期温岭县草帽研究综述

摘要:手工业是民国时期浙江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其中草帽作为新式农副产品的代表,对于手工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将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与世界市场接轨。本文以草帽为基点,追述与温岭草帽研究相关的学术、研究前史,并简单的介绍前辈的相关学术成果,并适时予以评点,以史为鉴,在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的同时彰显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有助于对温岭草帽做更深层的研究与发现,对于促进浙江手工业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关键词:麻草帽; 内河航运; 海门;回顾

一、文献综述

(一)、浙江手工业研究动态

本篇所重点论述的手工业指的是使用简单工具,依靠手工劳动,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它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但当时的大环境下,靠着家庭与技术相结合的家庭副业,使中国平稳过渡,慢慢向工业方向发展。但是民国以降,学界对民国时期浙江手工业状况的专著研究较少,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时的政府成立了建设委员会调查浙江经济所,并在其指导下组织多次社会调查,内容涵盖工业、农业、人口等多方面,范围涵盖了大部分的浙江县市,并出版了《浙江经济调查》,可以从中了解各个县市的生产状况。浙江省建设厅也发挥自己的作用,1930年1月主办了《浙江省建设月刊》,可发现浙江各地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形。除了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期刊之外,中央机构所组织和地方政府也组织开展各项调查,如1932年由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主持的对各省工业和手工业的调查,结果编为《全国实业志·浙江省》,其中关于浙省手工业情况的在第七篇工业中的日用品工业里,介绍了其沿革、现状、原料、生产、销路、交易;中央实业部亦办有一份《实业部月刊》,主要也刊载有关浙江手工业方面的论著,像《浙江省经济建设之进展》、《浙江经济建设中的农村副业问题》等等;1933年,在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主持下,对浙省的四个代表县——龙游、东阳、崇德、永嘉进行了社会调查,并汇编为《浙江省农村调查》在其带动下,各县、市有关部门亦对本县、市状况有所调查统计,如《温岭县政概况(民国二十至二十六)》,内容涵盖广泛,所载数据准确性较高,为研究该时期的温岭县提供了精确严谨的素材。但也有缺陷,对于当地的手工业具体情况论述较少。

在资料查找过程中,民国时期民间创立的各式期刊亦不能忽视。比较有关联的有《东方杂志》、《妇女杂志》、《申报》等等,涉及到手工业方面的问题。民国时期除了政府机构组织的社会调查和民间期刊外,不少实干者也参与到社会经济调查当中,如魏颂唐撰写的书籍《浙江经济纪略》、日本驻杭州领事馆领事代理副领事清野长太郎递交的《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等文,除了介绍各县的经济生产状况外,也有部分自己对浙江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思考。但所载数据较政府主持之调查略显单薄,但也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手工业发展的初步探究。

进入建国以后,各界人士重新对民国时期的各地手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其中亦对浙江的手工业状况多有描绘。比较知名的有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吴相湘主编的《中国经济志》、王翔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稿》等等。其中最令人惊喜的便是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选编的《民国浙江史料辑刊》,其中详细的汇编了民国时期浙江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史料,包括政情通讯、建设报告、农村调查、经济调查等诸方面。

总而言之,手工业作为家庭重要的副业,其作用不容替代。民国以降,对其记录、调查颇为重视,成果也颇为丰富,但仔细整理后发现,这些研究多为某年或某段时间的特产业发展之状,反应的只是短时段、微观状况,缺乏长时段、宏观的记录、研究,同时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手工业的规模、销路等,还是有所缺少,如费孝通在其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样:“如农用的生活是吃用各半的话,那么副业满足了农民除吃粮之外的另一半生活需求,吃靠土地、用靠副业。”对手工业的主体——人缺少一定的研究,此外,对于手工业品的流通过程和状况也缺少系统论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