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工程概况和设计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本毕业设计题目为实际工程应用课题,位于南通市海安县,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房屋总高39.2米,共11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工程场地无液化土层,属于Ⅱ类场地土。工程的平面图见附图。 1.2 气象资料 1. 基本风压:0.35kN/m2 2. 基本雪压:0.40kN/m2 1.3 工程地质资料 1、本工程场地较平坦,根据地质钻探,该场地土质较均匀。 3、地下水位较高,在天然地面以下1.5~2.0米处,无侵蚀性。 4、场地无液化土层,属于Ⅱ类场地土。详细地质勘查情况见本任务书附录资料。 1.4 结构和基础的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 拟建场地位于7度区,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按7度设防标准采用抗震构造。 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1.5 荷载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采用。二、 框-剪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在框架结构中加设适量的剪力墙,二者通过楼盖协同工作,以满足建筑物的抗侧要求,从而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中局部增加剪力墙可以在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都有明显提高,所以这种结构体系兼有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一种适用性很广的结形式。1. 变形特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以剪切型为主,而剪力墙的变形则以弯曲型为主。由于两者是受力性能不同的两种结构,因而两者之间需要通过楼板的协同工作。由于楼板平面内刚度很大(计算中假定为无限刚性),因此在同一楼板处必有相同的位移,这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特有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弯剪型变形曲线。框架下部位移增长迅速,上部增长较慢,剪力墙则与之相反。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侧移较小的剪力墙对框架提供帮助,墙把框架向左边拉,框架―剪力墙的侧移比框架单独侧移小,比剪力墙单独侧移大;而上部,框架又可以对剪力墙提供支持,即框架把墙向左边推,其侧移比框架单独侧移大,比剪力墙单独侧移小。最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大大减小,且使框架和剪力墙中内力分布更趋合理。2. 受力特点剪力墙的侧移刚度远大于框架,因此剪力墙分配到的剪力也将远大于框架。由于上述变形的协调作用,框架和剪力墙的荷载和剪力分布沿高度在不断调整。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层剪力的分配比例和框架各楼层剪力分布情况随着楼层所处高度而变化,与结构刚度特征值λ直接相关。框剪结构中的框架底部剪力为零,剪力控制部位在房屋高度的中部甚至在上部,而纯框架最大剪力在部。因此,当实际布置有剪力墙(如:楼梯间墙、电梯井道墙、设备管道井墙等)的框架结构,必须按框架结构协同工作计算内力,不应简单按纯框架部楼全。层构件的分析,否则不能保证框架部分上安。纯框架结构变形 纯剪力墙结构变形框剪结构变形 框剪结构相互作用情况图1-1三、 剪力墙设置原则(1) 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墙承受。所以一般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双向布置。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并宜使两个方向抗侧刚度接近,即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2) 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增加抗震能力。门窗洞口上下各层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使受力明确,计算简单。在抗震结构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错洞剪力墙和叠合错洞墙。叠合错洞墙的特点是洞口错开距离很小,甚至叠合,不仅墙肢不规则,而且还在洞口之间形成薄弱部位,对抗震尤为不利。(3) 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剪力墙沿竖向改变时,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抗侧刚度逐渐减小,避免各层刚度突变,造成应力集中。(4) 剪力墙要避免洞口与墙边,洞口与洞口之间形成小墙肢。小墙肢宽度不宜小于三倍墙厚(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并用暗柱加强。(5)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长较小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墙体配筋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 m。(6)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短肢墙应尽可能设置翼缘。在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7)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应采取增加与沿梁轴线方向的垂直墙肢,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来减少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减小墙肢平面外弯矩。(8) 不宜将楼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因为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没有抗扭刚度去抵抗平面外弯矩;另一方面对连梁本身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应尽量避免。四、 参考文献1、苏J01-2005.施工说明[S].2、省通用图集:苏J9502苏J95083、阳台(苏J9504)、楼梯(苏J9505)。4、苏J9503-J04-2005.屋面建筑构造、阳台、楼梯、卫生间、洗手池[S].5、苏J9508.室外工程[S]. 苏J05-2005.楼梯[S].6、苏J09-2005. 轻质隔墙、墙身、楼地面变形缝[S].7、苏J11-2006.铝合金门、窗[S].8、屋面建筑构造(苏J9503)。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12、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14、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15、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16、陈保胜,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7、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S].18、董安亮, 臧从磊. 框架-剪力墙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莱钢科技, 2006年 2期19、陈应波, 龚兆先. 高层框-剪结构剪力墙数量确定及布置初步设计专家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1996年 01期20、魏忠泽; 秦桂娟. 框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 02期21、童衍蕃.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1983年 02期22、黄世敏, 魏琏, 程绍革. 地震区框架-剪力墙结构最优剪力墙数量的研究, 工程抗震, 2003年 01期23、周军, 杜宏彪; 蔡龙.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概念化设计问题, 2009年 01期24、范永敏. 浅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技巧,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年 05期25、侯丽红.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设计, 山西建筑, 2009年 17期26、林玉英. PKPM程序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思考, 福建建筑, 2009年 08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