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合毕业设计——苏州古城46号街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3文献综述

 2021-10-18 22:00:0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城市设计的领域界定一直是个复杂的问题,国内外有着多种认识和理解。

有三种主要的认识倾向值得关注:一种观点是关注城市设计对于形态特色成长的长程管理的导引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乔纳森巴尼特(Jonathan Barnett)说过: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Design cities without design buildings)。

这一观点认为城市设计师不只是一个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而应直接介入到设计体制的建立中,这种体制应当具有纲要性和引导性,而具体的设计成果则是城市设计政策和城市设计导则。

也有学者认为:城市设计是放大的(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这是当年西特、吉伯德、培根、小沙里宁等的基本观点,也是国内外不少建筑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所普遍认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一书中将城市设计的含义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类:①理论层面的概念理解多重视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知识架构,审慎地确定概念的定义域和内容,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一理解一般较多反映研究者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于来自社会流行的某种看法和观念;②应用层面的理解一般更多地关注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决策过程和设计成果、以及现实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亦即项目实践导向的城市设计的内涵。

另外,王院士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撰写的城市设计词条写道:现代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工作业务的延伸和具体化,目的在于通过创造性的空间组织和设计,为公众营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健康卫生、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品质。

2.国外学者对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探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设计的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二战后掀起的现代主义大规模综合再开发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认为其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