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东门街区更新规划设计-1文献综述

 2021-10-18 22:01:22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具体是指城市已建城区的建筑、空间、环境、设施等由于历史、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恶化,甚至被破坏,故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维修、改善、更新,使其恢复正常效能的这一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发展特点已由增量扩张逐步迈向存量优化,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逐步成为热点议题。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具有一定历史特色与文化价值,它有较完整的传统风貌,具有历史传统的代表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反映城镇的历史面貌,代表城镇的个性特征[1]。

1.相关理论1.1生态城市理论 美国生态学建筑学家雷基斯特认为具有健康、稳定以及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衡量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并且这种生态环境应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生态城市大多被概括为以生态学为基础,将城市看作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由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共同构成的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如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应用,应当保障经济建设与自然、社会等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稳定,确保城市经济的绿色化发展[2]。

1.2健康城市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城市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质量,不断拓展城市发展建设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并且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能够更具有归属感与自豪感[3]。

1.3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相比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更新更强调更新过程中的渐进性、延续性、整体性以及全面性,这也是有机更新的四个主要特征与原则。

具体而言,渐进性体现在更新工作推进的时序、进程与更新周期,采取阶段化与弹性化的更新方案;延续性主要指在更新中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并对深层次或新形成的文化脉络进行传承;整体性是指更新内容应当包括城市中的各个系统,确保各个系统在城市更新后依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性指更新要素、手段、参与主体的全面性,更新应当涉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全方位内容[4]。

1.4微更新微更新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反思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后,以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策略实现城市复兴的实践[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