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研究——以南京市六合雄州文庙历史街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6-23 20:18:45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研究”文献综述

1 城市化发展背景及意义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狭义上城市化既指人口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迁移转变为城市人口,或由于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使得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得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的现象。广义上,城市化不仅包括人口的转变,还包括土地、生活方式、生活服务设施等各项要素与建设的城市化,它与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以人口和社会空间为基础的城市综合性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城市化最早出现于二战之前,而在二战之后,由于各国战后城市损毁严重,战后纷纷开始进行各项建设,出现了城市建设高潮,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1970年之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基本进入了稳定期,2000年至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各项研究法逐渐完善,城市化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城市化因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特征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过程。2011 年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6.9 亿,城镇化率51.27%,首次进入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城市社会”。2017 年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3亿,比1978年增加6.41亿,城镇化率由17.92%增加到58.52%,提高40.6 个百分点[1]。城镇化率的提升带来的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地域资源较为集中,城市工业生产能力较高。但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也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迁移于城市的农民问题并未妥善解决,使数以亿计常住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只能做到“半城市化”,而不能获得居民户籍、转变为城市居民,实现“完全城市化”[2]。多数这样的入城打工人士也只能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带、被“遗忘”的城市建设发展街区,使部分区域的社会结构不均衡,发展不稳定。第二,城市规模扩大,占据资源与空间更多,其所需要的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自然环境和历史城镇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的历史街区发展往往退居于现代化工业建设之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城市的历史肌理与文化保护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第三,对GDP的过度崇拜致使城市无限制扩展,各种“城市病”“社会病”显现,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大拆大建,很多历史街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在2019年3月,住建部就对山东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韩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予以通报批评。

中国的城市化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色城市化,中国经济当今正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未来的城市发展应更好的把握社会、历史、经济等各项要素的协调与综合建设,特别是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城市自身发展特征,运用多种手段妥善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

2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与价值研究

历史街区的概念最早在1933年通过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界定为“特定的时代或区域所留下的痕迹,反映了区域或城市的历史、文化甚至是人类的活动”[4]。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指出历史街区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街区包含的价值是多样的,它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记忆,是独特的城市代表性的符号,在不同学科学者的眼中其代表意义也是不同且丰富的。其蕴含的多样的价值,例如文脉价值、美学价值、建筑价值、社会价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历史街区蕴含的价值及其特殊的代表意义,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的重视。单霁翔在《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一书中指出对于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取决于它是否还具有以往的使用价值,也不完全取决于它具有多少珍贵的艺术和科学价值,而是取决于它已经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筑了市民的集体记忆。对于这些遗存的保护不但从物质上,也从精神层面上去延续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使今天和子孙后代都能够触摸到传统文化“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5]

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会各界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研究就已成为了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历史街区复兴包含了街区各个方面的复兴,包括对历史街区建筑的修缮、维护,对历史街区空间肌理及视线空间的保护,也包括对历史文化街区增添新元素进行适当更新,从而激发社区活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背景,有所传承且有所创新,实现街区长久的繁荣发展。同时,历史街区复兴必须要在遵循历史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与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