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旧城更新路径探索–以南京长江路历史街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6-20 22:58:35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旧城更新路径探索

——以南京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京主城中心区,街区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富,拥有丰厚的历史遗存,该区域既有1912街区商业化十分成功的街区;也有居住性历史街区如梅园新村,同时建有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还有长江九号街区这种完全现代化的高档综合体。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总统府便坐落在长江路,而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德基广场也紧邻长江路,甚至还有佛教著名寺庙毗卢寺。这些丰厚的历史遗存造就了长江路的名声,“一条长江路,半部金陵史”。

同时,长江路作为留存古建筑众多的历史街区,必然有其不适应现代化生活的一面。如何立足街区本身进行更新改造,既保留其现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反映其城市历史形态,又与当下的城市生活相适应,反映现在城市的特点和风貌,并将二者适当的衔接起来,成为古典与现代共生融合的街区,是长江路街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域旅游是指“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1]它推广的是将一整个区域都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售卖门票的景点,一方面打造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帮助游客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日常生活,提升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居民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也享受由于游客存在而更新升级的良好环境,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以长江路街区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混杂的空间特征为基础,探究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该区域旅游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国内外相似案例进行参考对照,为长江路历史街区的空间品质提升的规划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与依据。

  1. 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2. 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研究

全域旅游体现的是一种全局发展的理念,其中以旅游业为特色产业,重新整合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区域内各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区域一体的旅游品牌。

我国传统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中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便是收取景区门票,据不完全统计,多数景区门票收入占比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高额门票不仅会降低游客的出游热情,还会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利于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全域旅游提倡的旅游模式,则是发动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的手段之一便是降低门票价格,让利于民,将硬性消费转变为其他领域的弹性消费,扩增景区的产业范围,延伸产业链,发展景区综合产业经济,实现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3],这将是全域旅游将对未来旅游产业发展造成的变革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