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行为干预的自闭症群体社交融合空间设计文献综述

 2022-02-27 21:59:36

文献综述

——基于社会行为干预的自闭症群体社交融合空间设计

西方发达国家,对自闭症的研究己有70多年的历程。美国在自闭症儿童的立法、评估、康复教育以及康复中心建设方面,体现出相对的系统和全面,在自闭症康复工作方面起着积极的带头作用。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肯纳(Leo Kanner)通过对十一名儿童的临床观察,发表了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的论文。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肯纳的研究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其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地引用和借鉴。我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相较于西方国家,国内对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研究较晚。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的陶国泰教授发表了题为《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4例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这是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孤独症儿童案例。

自闭症是一类精神类疾病。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通常表现为: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展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对环境反映奇特。近年来,由于自闭症的知识普及及医学技术水平上升等多方面条件的改善,自闭症的确诊率逐年升高,并且确诊总量以每年20万的数字上涨。目前,自闭症病因尚未明确,在医学上自闭症无法被治愈,但在其最佳治愈年龄内进行有效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大,目前针对自闭症多采用教育、干预疗法。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于儿童养育方面的付出也大于普通儿童家庭,除了对患儿的基本养育、看护之外,他们更需要给予患儿更多的情感支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

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自闭症的病程,其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严重的行为和语言障碍。对孤独症来讲疗效更佳的干预治疗方式。目前行为干预是干预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主要包括控制前因事件、后果调控策略、行为过程中的积极行为支持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四种类型。

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空间设计时,要通过自闭症患者干预治疗体系、自闭症儿童父母经济压力与成年自闭症患者就业问题、自闭症儿童与自闭症康复空间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体系治疗方面,赵伟志《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干预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与朱友涵、孙贵民《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社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两篇论文中提出:通过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五成的自闭症儿童有智力缺陷,其他五到七成的自闭症儿童智力正常,有些甚至超常于正常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与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如果自闭症儿童的智力正常,却没有接受科学有效的干预,智力水平会随着年龄的逐渐落后于正常儿童。目前,对于社交障碍尚未发现有特异性药物可以治疗,由此科学干预至关重要。

但即便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严重的社会认知与问题行为,如无法理解他人的感情及多样的表现形式,不遵守日常行为规则,经常莫名其妙地手舞足蹈等。这些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通过社会故事干预的实验,对1名具有社会问题行为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通过干预疗法治疗后,情境的转变产生的不当行为等方面干预的效果较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