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文旅区空间规划设计——书坊空间设计文献综述

 2022-02-16 21:27:49

全文总字数:5724字

牛首山文旅区空间规划设计——书坊空间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牛首山风景区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围有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佛教禅宗牛头禅就发祥于此。因世界佛教至高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牛首山长期供奉,牛首山开启了旅游建设的新高潮,一系列依托自然山水环境,体现佛禅文化内涵的项目应运而生。本文以澄江台建筑为场地,挖掘场地独有的文旅资源特征,探索在旅游区本体建筑内融合自然、文化、功能的多方位空间设计形式,表现具有连结自然生态环境、佛禅文化底蕴及功能分区丰富实用的牛首山文旅区配套室内书坊空间。

关键词:牛首山文旅区、文旅资源、佛禅文化、书坊

  1. 引言

牛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北部,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有“春牛首、秋栖霞”的美誉,是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2015 年,世界佛教界至高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此长期供奉,以期借助牛首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文物营造静谧神圣的氛围。南京牛首山一期工程是以佛顶宫、塔、寺为核心,若干小禅院以及配套建筑为辅助的综合宗教文化旅游项目。自此开始,牛首山确立了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打造融世界佛禅文化、儒家治道文化、郑和海洋文化、江南诗词文化、江南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但由于景区处于起步阶段,以观景为主,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游览体验,完善配套服务,叠翠台项目选址禅林路一侧,建设集赏景、活动、集散、餐饮、咨询、驿站于一体的观景地和服务点,完善澄江台建筑室内设计,丰富游览驻点,以弥补南部片区少景点、少游客的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的文献及案例部分,在针对佛禅文化在牛首山景观和建筑上有一定的研究和成果,如何利用牛首山现有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融合相应的人文特色,形成不断完善发展的旅游文化目的地。在牛首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分析上,有《南京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利用研究》、《南京牛首山旅游文化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及满意度分析》、《山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探讨--以南京牛首山公园为例》等等文献,在佛禅文化对于景区内建筑的影响上,有《基于风景建筑环境设计策略的材料呈现研究——以南京牛首山游客服务中心设计为例》等论文研究,但是,对于整体牛首山文旅区澄江台节点的室内空间规划上的设计和研究,没有很完善的研究资料。

  1. 牛首山当前文化旅游发展上:

牛首山集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虽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但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牛首山西峰曾因日本飞机轰炸和铁矿开采而塌,留下西峰矿坑遗址,这不仅是对牛首山和天阙双峰完整性的破坏,同时也是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如何对其进行修复便成为牛首山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国家一级文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被安奉于牛首山,为给这一佛门至髙圣物提供展示空间,牛首山需建造佛顶宫、佛顶塔和佛顶寺等文化展示空间。与此同时, 经过多次方案论证以及现场调研,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规划以“ 生态修复、文化修补、再现奇观、再造奇迹”为指导思想,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为建设定位,最终确定一期核心区的设计理念为“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基于此建设思想和设计理念,2015年年底,牛首山再现“牛首、天 阙、双峰、双塔” 文化景观,至此佛顶胜境初步建成。牛首山佛顶胜境集建筑、佛教、自然 、人文等文化旅游元素于一体,其空间选址和建筑设计在保护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原真性与非物质文化旅游资 源整体性的同时, 将自然生态景观修复、文化遗产空间打造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结合起来。作为一次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创新性尝试, 牛首山遗址公园在全面弘扬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入新时代文化内涵,推进南京历史文化整体脉络的系统保护,全面彰显了南京历史文化风采 。

在打造融合性展示空间方面,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更加注重文化景观与生态空间、历史文物与佛教圣物、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作为牛首山佛顶胜境中最核心的佛教文化建筑空间之一,佛顶宫就是融合性展示空间的典型建筑。佛顶宫以供奉佛祖顶骨舍利为主题,上下九层分为三大主题空间,自上而下分别为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佛顶藏宫。禅境大观涵盖地上三层,由娑罗穹顶、释迦牟尼卧佛、禅境花园三部分组成,整个布局设计展现了佛祖一生的行迹。舍利大殿的核心空间是千佛殿和万佛廊,四周壁面辅以彩绘、飞天、天宫楼阁、四相成道漆画、木构八大灵塔,集中展现了一个殊胜、神秘、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佛国世界。佛顶藏宫是佛顶骨舍利的永久供奉空间,藏宫之外是一个环廊,藏宫与环廊之间是四 座大型的圆形防护透明玻璃窗,透过玻璃窗可相对清晰地瞻仰佛顶骨舍利。从展示的角度看, 佛顶宫的外部造型设计和内部展示空间,都充分结合并直观展示了印度和中国佛教的历史、 文化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佛教文化景观和展示空间的完美结合 ,二是实现了佛教圣物的瞻礼朝拜和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的完美结合,三是实现了物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性文化旅游资源体系化展示的完美结合。

  1. 牛首山自然资源上:

2.1牛首山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