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渡”——南京五马渡滨江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设计(广场空间)文献综述

 2021-10-18 21:59:4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所以在此期间中国提出了9703养老模式,即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但是同时,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都以医疗和室内康复为主,作为景观系的我们,需要运用景观结构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探究老年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甚至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感受这些景观空间设计所带来的转变和感受。

关键词:适老性;老年心理需求;设计心理学;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句法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社会,适老性设计概念已经存在于各类设计中。

由于场地内的特殊人群要求、场地交通通达性以及场地原有功能和文化影响,我们在尊重场地文化的同时着手于环境设计心理,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使得场地于周边的连接性更强的同时,能够发挥场地的最大辐射影响,通过景观规划以及细部设计提升空间内使用者的感受和认知。

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研究目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从建筑到室内,室外适老化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景观环境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提供适宜老年人的户外空间,同时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1.2研究意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7.3% ,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8亿人,占人口总数的的11.4%。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包括城市街道在内的城市绿地空间,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显然对老年人这类特殊群体缺乏足够的关注。

图1十二五规划养老模式在城市规划中经常会谈论到空间句法,确实空间作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人与生存空间的研究是现代城乡空间学科的研究核心。

目前普遍认为,人与生存空间的主要关系是社会差异,而不再是空间的自然差异。

但随着人与生存空间关系变得复杂,给人带来一种误解:认为空间本身不重要,空间的模式和形态只是人们空间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一种投影而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