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真性视角下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29 20:53:24

文献综述

原真性视角下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随着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逐一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物、植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植物景观是景观环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乡村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民风民俗。

原真性狭义上是指原本真实的样子,强调初始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更迭,时间流逝,自然因素的老旧损坏,人为因素的搬迁修葺,使得乡村面貌也发生变迁,必将不同于初始建设时的状态。由于时空的固有矛盾,狭义上的原真性保存是不可实现的,但广义上的原真性可以拓宽为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切乡村风貌所表现出来的乡土气息。

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在整治乡村风貌环境,提升乡村土地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应当考虑乡土风貌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存。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如何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延续乡村文脉,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复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因此,要从原真性视角下探寻适合乡村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摒弃传统的城市化种植设计手法,打造有情感有温度的乡村环境。

国内外乡村景观营造研究发展概况

2.1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乡村景观营造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乡镇的规划和建设来实现的。伴随着国家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乡村景观营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1.1 国内研究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未有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深圳首次举办的“荔枝节”为标志,乡村旅游开始起步。1990年以后,乡村旅游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旅游学界开始对乡村旅游开始初步探讨,此时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仍未开始真正发展。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美丽乡村,同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