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座位编排对学生的影响探究——以杭州市西湖区三所中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14:07:29

《中学座位编排对学生的影响探究》

文献综述

摘要: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带动了社会各界对学生教室座位编排的重视程度,座位的排列会影响学生生理、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现阶段座位排列模式多样但实际应用模式单一,且座位排列影响因素多重,教师的衡量因素侧重点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科学座位排列展开多方面研究,本文则对国内外的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展开理论整理及梳理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 教室座位; 教育; 学生发展

  1.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其个人相关各方面都提出更高水平的需求。同时人们的思想生活也随着时代变化在改变,接受优生优育的优化发展,致独生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父母及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大的成本及关注,致力于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在学校范围内展开,主体地点在各自行政班级,在班级内的座位排列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教育部门及社会试以探究新型合理化的教室座位编排发挥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以此目标,分析科学座位编排的重要性、现状座位模式、编排影响因素及前人模式探究等问题。

一、科学编排教室座位的重要性

座位科学合理的编排对中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国内学者雷保森认为科学编排座位可促进中学生的素质培养,素质培养重于教学成果。科学座位编排带动学生的集体氛围优化,能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和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雷保森,2003)[1]

同时座位编排的分布与教育资源公平及学生民主意识相挂钩。刘欢认为中小学生的座位编排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从微观角度践行着教育公平理念。编排座位的原则和理念关乎教育公平问题,教师合理规制学生座位结构,将座位编排公平理念植入到班级管理中,不仅有利于健康班集体的建设,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身形成公平民主的意识。(刘欢,2017)[2]

也有的学者将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及教室座位三者之间展开联系。学者徐敏娟认为教室座位就是教育资源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透露着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其分析秧田制座位模式具有其优劣性:优在于有利于教师在讲台上的权威以及集中学生的精神提高授课效率;但是其弊端有二:①学生的教育资源的不均等。教师视控前排、中排力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前中排学习负担大,投入更大精力于课堂,后排部分学生则有反之效果,减轻自身学习压力。②学生的课堂交往不均等。师生交往集中于前排及中间位置,后排间的师生交往缺乏,同学间的交往局限于自身周围,范围圈窄小。故徐敏娟学者认为要遵循“程序公正”原则排列教室座位,并强调教师走动授课公平散发班级学生学习精力并且改变课堂压力分布。(徐敏娟,200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