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656字
文献综述
-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01.25万公里,公路密度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4.9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公路养护里程495.3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8.8%。公路建设项目必然会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影响自然地貌、自然景观以及建设区域内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 自然水体、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等,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公路建设也会产生扬尘、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施工噪声,对公路周边的环境产生环境污染。公路建设项目从决策阶段开始,就应该对项目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提出预防措施,并指导设计与施工,从而减少或避免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则是解决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在业主委托下,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开展监理工作,对施工阶段环境破坏问题进行监督,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可促进公路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因此,对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国外学者F. Dysphagia认为,几十年前,影响新公路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是技术和经济。 工程师和承包商不必担心公路会如何影响环境。 现在,对环境质量的威胁已导致人们日益认识到这一点。 公路工程中的一项新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负面影响,如噪音干扰、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破碎化、生态环境直接丧失(动植物群)、相邻生境质量的改变、当地水文和侵蚀困扰以及不好的化学影响。[1]
- 公路施工环境监理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
2.1 公路施工环境监理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高等级公路项目的环境监理是国外公路行业的重要领域与课题,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进行的比较早,有关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的也比较早。发达国家在很早就已经开始注意公路项目的开发,注重公路项目中的环境管理、环境监理等,对于高等级公路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期的要求都日益严格,并且其中的保护与监理措施也日趋完善[2]。
纵观世界各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六世纪以前,那时由于建筑项目的样式等比较复杂,建筑师就是总营造师。他们受雇于雇主,将整个工程的众多事务都集于一身,这就是最初级的阶段;第二阶段是16-17世纪,相对于第一阶段,此时出现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施工与设计相分离,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及施工的团队,相对于第一阶段,容易管理;第二阶段18-19世纪,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工程监理雏形,这时的设计、施工及业主相分离,业主雇佣承包商施工,并且聘用咨询方进行管理;第四阶段为19-20世纪,这时的工程监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了法律化、程序化;第五阶段就是20世纪至今,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三者以独立姿态占据建筑市场,并且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监理方式,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3]。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建立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的管理与环保体制及体系[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