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轮枝菌AT13菌株T-DNA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基因的筛选文献综述

 2022-03-12 15:28:35

文献综述

1. 大丽轮枝菌研究现状

分类学研究表明,大丽轮枝菌属于真菌界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轮枝菌属(Bidochka M J et al.,1999)。黄萎病在不同寄主植物内会诱发不同症状,不同致病性的黄萎病菌在同一寄主植物内将会诱发不同的病症。我国产棉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大丽轮枝菌[3]。通常,根据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的习性,它可分为昆虫、植物线虫和蘑菇线虫的兼性寄生菌,土传性腐生菌,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原菌三大类(何献君,2016)。

1.1 大丽轮枝菌所致黄萎病的发生及危害

作为重要的土传病原,大丽轮枝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受害植物达600多种,其中农作物达184种,除棉花外,茄科、豆科、葫芦科、菊科、唇形科和藜科等植物亦可受害(Evans et al., 1971)。

棉花黄萎病,俗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黄萎病的病症一般包括:萎蔫、褪绿、黄化、组织坏死、生长迟缓和导管衰竭,在不同的发病阶段,棉花则会表现出相应的病症[3]。其一是枯黄萎型,自叶尖开始干枯,叶肉变黄,逐渐向内发展至全叶变黄,此时叶脉还有绿色,但叶子不落干缩、卷曲、变枯黄;另一种是开始叶片呈现萎蔫状态,淡绿或灰绿色,从叶子边缘向里逐渐卷曲、干缩、不落叶、不失绿,3-7天就全部干绿状态挂在枝条上,2-3周后逐渐变黄,纵剖观察小枝木质部有一褐色病线贯穿枝条,斜剖枝条可见褐色病斑。根下剥皮可见褐色病组织线,木质部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受害变色(孙丽雅,2016)。

自1935年从美国引入“斯”棉后,该病害随着棉花种子调运在我国各个棉区中逐渐传播开(杨华等,2006)。80年代末,棉花黄萎病已经遍及安徽、北京、甘肃、新疆、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山西、上海、四川、天津、云南、浙江等18个省(市、自治区),共计478个县(市)(崔明华,2010)。90年代黄萎病在我国各个产棉区大爆发,全国棉区大面积爆发,发病面积高达300万hm2以上(简桂良等,2004),造成了产棉业的严重损失。

1.2 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分类学上,黄萎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淡色孢科(Moliliaceae)、轮枝菌属(Vriliuin),其中有两种重要的土传病原菌分别是大丽轮枝菌(Vrilliuimndahliae Kleb.)和黑白轮枝菌(Vrilliuimn alboatrum Reinkeamp;Berthold)[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