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堂:竹蜻蜓的设计与制作文献综述

 2022-08-24 10:10:26

关于“STEM教育在国内本土化实践探索”的文献综述

摘 要:STEM教育作为目前时代下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具有质疑、实践和创新等学习品质、跨学科的知识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并且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结合本土环境资源,将STEM教育投入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梳理世界STEM教育课程实践情况的基础上,归纳了STEM教育在国内中小学课程实践主要实例和形式,并对STEM教育目前的实践探究进行了简要评析及总结。

关键词:STEM教育;本土化;课程实践;中小学

  1. 前言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这四个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旨在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1]。而STEM素养则是由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四者组成,但也不仅仅是四者的简单组合,更多的是把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在一个“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是一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随着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STEM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地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教育理论[2]。不仅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发布了本国的STEM教育发展规划,并且进行了多番实践。为了全面了解2012-2019八年间我国关于STEM本土化实践的探索,笔者主要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STEM教育课程实践'为主题,以'核心期刊'为范围,进行模糊匹配检索。收集了八年内(2012-2019)相关文献资料约20篇进行综述。

  1. 放眼世界的STEM教育课程实践

美国作为STEM发轫的国家[4],在制度与课程的实践上都有着先人一步的优势。李慧、王全喜、张民选[5]在研究美国STEM课程实践后指出,其小学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中与STEM相关的科目主要是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其课程主要通过数学课、科学课以及信息技术课来实现,而选修课则因为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同时,美国的STEM课程设置具有整合性[5],也就是说,STEM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其展现形式两种:一种是用STEM课程取代分科课程;另一种则是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加拿大是2017年第一次举办“全球STEM教育高峰论坛”的国家,郑思晨[4]指出其课堂探索“未来学校”和“未来教室”,以“让探索发现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为策略,“问题就是答案”为焦点来设计STEM课程,致力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另外,创设鲜明的STEM课程环境也是加拿大STEM课程实践独特的地方,将图书馆同时当做教室使用,便于小组学习和课后管理。

北欧芬兰的教育远超欧美各国,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全球竞争力报告》可知,芬兰的基础教育为全球第一,高等教育为全球第二,郑思晨[4]指出,这样的成就正是依靠他们的STEM教育。芬兰学校的STEM教育以跨学科的“任务式教育”和“基于现象的学习”的形式实践,在不完全取消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将原本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课程。这便是芬兰目前教育情况的一个态势。

韩国引入和实践STEM教育的主要意图是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郑思晨[4]指出其教育实践开展于中小学,并以“整合性人才教育”的形式展开,强调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如此,韩国教育还在STEM的基础上添加了A(arts艺术)的概念,并最终由金镇洙提出“多学科连接式”、“多学科交互式”以及“多学科融合式”这三种教学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